公司大方分紅,有詐么…
這是一家搞生物醫藥的公司,千億市值大白馬,被很多人稱為“醫茅”。 醫藥中的茅臺(600519)。 可沒想到,暖男傷人也能傷這么重。 我昨天看到有人說: 我從8月開始買股票,買一個套一個。 算了,還是買點長江電力(600900)。又穩,分紅也好,就不用管了。 … 常常是這樣,市場大好時,幾乎沒人在意分紅。 只有在大跌時,才有人回過頭來談這些。 很多人覺得分紅沒意思。 因為分紅會除權。 啥意思? 我有100塊的股票,分紅10塊。意味著這一股的價值,會降低10塊錢。 10塊錢到手了,但股價會跌到90塊。 手上的錢沒變多,只是左口袋換到了右口袋。 如果持股時間太短,分紅以后賣掉,還要交稅。 錢還沒撈到,無端端被收取一道過路費。 因此有人說,分紅P用沒有,還得倒貼錢,就是耍猴玩。 一 不要這么極端啊老兄。 雖然靜止的看,分紅不過是左手倒右手。 但長期來看,分紅是把公司賬上的錢,真金白銀的付給了你。 同時,你手里的股權又一點兒沒少,還能繼續享受公司成長的甜頭。 并不吃虧。 舉個例子。 我花100塊買了1股,今年分紅1塊錢, 明年分紅2塊錢... 假設逐年分紅,一直推推推到極端,到最后,分紅達到了100塊! 這相當于—— 我一分錢沒花,賺了100塊,而且手中還穩穩的拿著1股。 這1股呢,雖然在分紅的那幾天,價格短暫的跌下去了。 但只要公司是好公司,在繼續賺錢、繼續慷慨的發錢。 未來會有更多人買入它,價格還是會漲上去的 ——這個漲回去的過程,叫填權。 所以買入愛分紅的股票,你就擁有了: 每年固定分到手里的錢 + 股權無限的成長空間。 理想狀態下,就像持有茅臺一樣: 每年能拿到大方的分紅,同時股價一路上漲,從100元,到200元、400元、1000元... 比十幾年前買房,還爽。 次理想狀態下,比如銀行股、再比如我買的長江電力。 又愛分紅、股價又穩,在一定范圍內上上下下。 有些人買它,是把它當養老理財用,每年分一筆現金; 股價如果漲上去了,遠遠超過了分紅,就先賣了,提前兌現; 如果跌下來了,就再多買點,分紅收益率還變高了呢。 同時,還能當底倉,打新用,一舉兩得。 ——這也是很多人熱愛分紅股的原因 二 當然了,分紅并不是萬能的。 很多公司長期穩定的分紅,其實是因為,公司失去了增長性、變得遲緩、過時。 賺來的錢無處可去,堆在賬上,只好分掉。 比如這個,寶鋼股份(600019)。 搞鋼鐵的,一枚傳統的夕陽行業。 分紅很不錯哦,近三年平均股息率8.17%。 可股價,夕陽西下—— 要是恰好三年前、最高點進的場,那這點分紅,還不夠賠的。 再比如我之前買了港股的Reits,也是沖著分紅穩定、價格穩定去的。 結果疫情面前,流動性大危機,這種“養老資產”,反而跌的最狠、被拋的最快... 賬面虧損是年度分紅的10倍,現在還沒緩過來。 捶地哭泣。 我只能再慢慢的擇低定投、耐心等等估值修復了。 所以說—— 買股票、買基金,可以看分紅,但也不能只看分紅。 還得結合其它指標,比如roe、公司的利潤增速、核心競爭力等等... 正所謂: 一時的有錢、不算本事,擁有持續賺錢的能力,才是真本事。 如果你只盯著一點點分紅去買,或者只是為了分紅,短期進去抄一筆... 肯定掉進「分紅陷阱」里面啦。 ![]() |